太白縣文旅融合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
2020年12月12日在北京舉辦的“2020品牌強國經濟論壇(第四屆)創新成果發布活動”與“全面小康·脫貧攻堅年度經驗交流會”上,太白縣斬獲了“2020中國文旅扶貧優秀縣”榮譽。
太白縣地處秦嶺腹地,因秦嶺主峰太白山在其境內而得縣名,全縣轄7鎮44個行政村,總面積2780平方公里,總人口5.2萬,平均每平方公里19人,是陜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縣區。全縣海拔介于740—3771米之間,縣城所在地海拔1543米,是陜西省海拔最高的縣區。太白氣候獨特,資源豐富,林草覆蓋率達95%以上,是全球同緯度生態保護最為完好的地區之一;境內藥用植物1900余種、珍稀野生動物270余種,被譽為“中國生物基因庫”;大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600個,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25天以上,年平均氣溫7.7℃,夏季平均氣溫19℃,“太白積雪六月天”被列為關中八景之一,是名副其實的“天然空調城”。曾先后榮獲國家衛生縣城、國家園林縣城、國家水利風景區、中國最美縣域、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、2019避暑旅游樣本城市、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等多項殊榮。
近年來,縣委、縣政府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,堅持綠色發展理念,立足獨特的區位、涼爽的氣候、良好的生態和豐富的資源,高點定位抓謀劃,聚力投入強基礎,全域推進創特色,創新路徑促融合,宣傳推介樹品牌,扮靚環境優服務,不斷壯大文化旅游產業,使太白縣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。太白縣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同時,充分發揮產業優勢,依托“景區帶村”、“能人帶戶”、培訓就業等扶貧富民模式,通過技術、政策、產業、消費扶持方式,幫助貧困戶創業就業,支持貧困村壯大集體產業。截止目前,全縣已投資3249萬元,建成靈丹廟公社、白云驛旅游民宿等文化旅游扶貧項目15個,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791戶,年每戶平均分紅1500元;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年約10余場,培訓人員1500余人;通過政策扶持和景區帶動,全縣開辦農家樂232戶,年累計接待游客約10余萬人次,實現經營性收入約1600余萬元,農家樂戶均增收5萬元以上,解決2000余貧困人口穩定就業;全面推進貧困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智能服務建設,為37個貧困村配備音響,為17個貧困村配送價值34萬元的電視、電腦、鑼鼓等文化器材,為43個鎮、村配備“喜馬拉雅有聲圖書館”,為16個戲曲文藝團隊配備17套204件樂器,在貧困村每年開展送戲下鄉活動100多場次,播放公益電影500多場次,為太白縣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文化旅游力量。